瘦体素(leptin),由脂肪细胞产生,作用是向脑部报告身体的脂肪水平。如果瘦体素水平下降,即向大脑发出信号鼓励多吃食物以补充脂肪。体重下降后,体内瘦体素水平也随之下降,追加注射瘦体素,可以使大脑“误以为”脂肪摄入十分正常,就不传导摄入脂肪的信号,因此就可以减轻体重。 概述
瘦体素(瘦素)是由ob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7q32)编码的一种167个氨基酸组成的分泌型蛋白质,分子量约14~16kD,它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产生,进入血循环后,游离或与瘦素结合蛋白结合,通过多种组织及多种形式的瘦素受体,作用于包括中枢和外周的多个位点,影响机体许多生理系统及代谢通路,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一些临床与研究显示,瘦体素与肝纤维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新的肝纤维化形成因子,其机制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瘦体素在肝纤维化中到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术界还是有较大的争论。 研究发现
自从1950年发现肥胖型小白鼠以来,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一直无法弄清这种基因型鼠产生的原因。直到1994年,Zhang等报道了这是由于该类型鼠缺失了一种肥胖基因的表达物而造成的,并将这种表达物命名为瘦体素。随后,Halase等(1995)报道了瘦体素具有显著降低肥胖型鼠的体重和采食量的功能。从此,众多学者,开始对瘦体素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出现了大量的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