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别名家白蚁,为鼻白蚁科乳白蚁属下的一个物种,是世界性害虫。[5][3][6]原产于中国古北区,[11]后来被引入日本、南非、美国等国家。[1][11]在中国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9]为土、木两栖白蚁。[10]以木材和其他含有纤维素的材料为食,[2]觅食深度可达地下90米。[1]其为“社会性”多形态昆虫,[10]成群生活,[9]单个群体可能包含数百万只白蚁,有蚁王、蚁后、未成熟有翼蚁或若虫、兵蚁和工蚁等,多数为工蚁,[1]分工明确。[2] 台湾乳白蚁属于不完全变态中的渐变态昆虫。[13]不同蚁种体型有差异,有翅成虫体长7.5~8.5毫米,[8]兵蚁体长5.3~5.9毫米,工蚁体长5.0~5.4毫米。[9]有翅成虫头背面深黄褐色,胸、腹背面褐黄色,[5]触角19~21节,[5]翅微淡黄色。[5]兵蚁头浅黄色,[5]椭圆形,触角浅黄色,14~16节,上颚黑褐色,镰刀形,在御敌时由囟[xìn]孔分泌黏稠的乳酸液体。[5][10]工蚁头微黄,[5]触角15节,[9]在上颚端部有齿3枚。[10] 台湾乳白蚁会攻击40余种活的植物和木材,[14]对房屋建筑、林地木材、果树等危害严重。[12][9][10]在受感染地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是美国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1][2]同时也是中国破坏房屋建筑最凶的一种白蚁,[10]一旦出现,很难根除。[1]对于台湾乳白蚁的防治方法主要是诱杀、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12][6][10] 发现
台湾乳白蚁于1900年代初首次在中国台湾岛被描述,[1][14]可能是中国南方地区、台湾省的特有种。台湾乳白蚁在1600年代之前入侵日本,并在1800年代末入侵美国夏威夷。20世纪50年代,南非也有入侵。20世纪60年代,在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也有发现。1980年,美国佛罗里达州哈伦代尔的一栋公寓里发现台湾乳白蚁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