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大帝

道教北极四圣之一
真武大帝又名玄天上帝、玉虚师相、无量祖师、披发祖师,为道教北极四圣之一,被奉为北方主宰之神与水神[1]贞观二年,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圣号:佑圣真武玄天上帝,终劫济苦天尊。[2]
开皇元年三月三日,真武大帝降生于王宫,长大后舍家弃国,拜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度世济人,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帝封其为“玄武真君”。[2]真武大帝是“专司水之神”,主要功能即主管降水[3]明清两朝,为保障运道安澜和社会稳定,在国家推动下,与河川、漕运、降雨相关的神灵信仰受到了广泛的推崇。山东运河是漕船入京的必由之路,水利工程众多,号称“闸河”,因对水源的需求异常迫切,所以对具有“水神”之称的真武大帝推崇备至,不但建有大量庙宇进行祀奉,而且明清两朝多次重修,力图维系信仰的长久性与延续性。[1]明代朱棣称帝后特加封真武大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在真武的发祥地武当山的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神像,在北京也修真武庙奉祀真武,并在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修钦安殿奉祀真武。由于帝王的提倡,真武崇拜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真武庙祀遍天下。[4]
宋以前真武大帝多以龟、蛇等动物之体出现,而明清则塑造成以人为主体、龟蛇为辅助的形象。明代真武大帝“黑衣翩翩,披发按剑而坐,脚踏龟蛇”。[3]

历史沿革

玄武帝君乃先天始轰,太极别体。上三皇时下降为太初真人,下三皇时下降为太素真人。到黄帝时,下降托胎净乐国善胜皇后。孕育一十四月,岁建甲辰三月初三日庚寅午时,产母左胁。[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