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1
4
知识产权(英文名:ntellectual Property),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个本科专业,属于法学类,一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专业代码为030102T。[3][2]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外增设知识产权试办专业(专业代码:030103S),学制四年。[4]2012年,知识产权专业被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2018年,教育部出台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5]2020年2月21日,知识产权被划入法学,属于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02T。[3]知识产权主要研究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知识产权专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复合型、职业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6]要求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形成合理的整体性知识结构。[7]
知识产权专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转让估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选择政府、事业类单位,从事知识产权登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此外,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可在法学、法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等专业方向继续攻读研究生深造。[2]

专业发展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我国首个高校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开创了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先河。迄今,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经过三十余年的不断探索,主要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分别是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知识产权第二学士学位和辅修知识产权双学位[8]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本科专业目录外增设知识产权试办专业(专业代码:030103S),学制四年,授法学学士学位。2011年,中国有八所高校相继获批开设知识产权试办专业,探索形成了以法学核心课程及知识产权法课程为主体、理工科和管理学课程为复合性知识背景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