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来泰

李来泰
李来泰(1624-1682),字仲章,号石台,江西临川城南下桥寺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生于其父任学正的泰州学署,自幼聪慧,4岁开始读书,6岁即能作对联,12岁考中秀才。顺治八年(1651)中举人,第二年得中二甲第八名进士。屡试辄冠,有“英绝领袖”之目。初授工部虞衡司主事顺治十二年出任江南上江(今江苏安徽上海一带)学政。一到任,就当众表态:“如不尽忠职守,当受戮于此。”随即采取明职掌、端士习、正风俗、严考试、修社学等12项措施,使江宁学风为之大振,寒俊学士多得以奖掖。十七年,任苏州松江常熟镇江粮储道员,大力革除粮赋运转中的弊端,一年就为当地百姓减轻负银二万余两,深受百姓爱戴。李来泰的代表作有《玉茗堂》《荆公故宅》等。

人物介绍

李来泰年十二,补诸生;屡试辄冠,有“英绝领袖”之目。顺治九年(公元一六五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提督江南学政改,善学校奖,拔寒俊之士。授分守苏松常道,缺裁乞归。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应“博学鸿儒”科,试列二等第一。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历充湖广乡试正考官,取文雅正,时称得人。后卒于京师。来泰之文,穷极雕镂,但诗以平正通达称。著有莲[kān]集四十余卷,毁于火,后人搜集得半,今仅存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莲龕集十六卷[qiàn]本右国朝翰林侍讲临川李来泰撰。沈德潜云:先生文穷极雕镂,诗独以平正通达行之。能者固不可测。(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癸集下叶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