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开

职业篆刻书法家
石开,1951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原姓刘,别名吉舟,从事艺术职业后改姓石。职业篆刻书法家,沧浪书社成员,[1]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2]历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中国书法进修学院教授,[1]北京印社副社长。[3]
石开青少年时师从陈子奋谢义耕、何敦仁等先生学习书法、篆刻、绘画、诗文。[1]石开在1998年迁居北京,曾在北京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学荣宝斋画院等举办讲座,获第七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艺术家称号,出版有个人书法篆刻作品集多种。[3]石开作品曾参加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届中国书法篆刻展,参加第一至第八届中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石开曾受聘为第三至第八届中青展评委;第二至第四届中国篆刻展评委;第一至第三届中国楹联展评委。石开曾在湖南湘潭福州日本冲绳市举办个人书法展。2006年1月,石开在福州画院举办敬乡展。石开出版有《石开印存》《石开书法集》《当代篆刻名家精品·石开卷》等个人专集。[2]

人物经历

他是中国印坛顶尖人物。其印风影响当代印坛。早在80年代中期,印坛被称做“三足鼎立”即曰:王镛高步京华;韩天衡雄居海上;石开领风骚于闽南。他和王[yōng]何应辉沃兴华等被称作“流行书风”的领袖人物和“中国书坛的重量级人物”。16岁开始篆刻。从游射义耕,陈子奋。不十年即走出藩篱,篆法结体自成系统。刀法亦有于前人。其书法有着强烈的明清调色彩,来自黄道周傅山的影响几乎随处可见,从黄道周那里得到了紧中透松的奇峭冷逸,从傅山那里得了开张自如的大气盘旋。不过,二者又都是通过对乃师陈子奋的法乳攀援上的。陈子奋书法篆刻右下直拓摇曳奋逸的体势,笔触都在石开那里得到发扬光大。不过,相对乃师香叟的拘谨,稍嫌刻板,石开更多了些放逸奇诡。与石开篆刻的冷艳精雅相比,石开的书法显示出低调的执烈,他将黄道周书法沉重的末世感转化为一种入世的出世的放旷圆融。带有一种精神归属上的宗教感,不过,这种宗教感是带着入世的积极情绪的,恰如禅宗“运水搬柴,无非妙道”的师心自用和见性即佛。来自书法的禅气使石开的书法在意境格调上与当代任何一位书法家都拉开了距离。尤为可贵的是这种禅气并非故意造作而是自然流露绝去伪饰,这与当代某些以居士自居的假道禅书法的矫揉造作、扭捏作态可谓相去霄壤。石开书法似多用篆刻、短锋宿墨,拄纸蹲行,并时兼水破墨法,因而线条燥重拙厚,氤[yūn]生烟。而少空灵蕴籍。更出八面出锋的迅疾侧利。其结构拖沓右曳,往往最末笔或拖曳或缭绕或盘曲表现出悠闲而矜持的创作心态,在其他书家腕下或可成为俗笔。而在石开的笔下却成为个性化风格的点睛之笔。正所谓:虽其病处,乃自成妍。石开书法是强调表现的,他的作品带有孤峭奇逸的强烈的个性色彩,在取法明清一路的当代书法家中,石开无疑是最具原创性的一位。
石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