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

明代礼部尚书
程敏政(1446年1月7日—1499年7月11日),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人物。他出生于北直隶河间,祖籍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篁墩村。程敏政于成化二年(1466年)中进士,历任侍讲、经筵讲官、左春坊左谕德、东宫讲读官、少詹事侍讲学士、直经筵等职。他善于谈论,性格疏爽,对书籍有着广泛的涉猎。他所写的文章备受同辈推崇,著有《皇明文衡》《咏史诗》《宋遗民录》《程氏统宗谱》《程敏政贻范集》《篁墩稿》等。弘治元年(1488年)冬,程敏政因雨灾被弹劾而致仕,但在弘治五年(1492年)又被起用,改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掌院事。然而,弘治十二年(1499年)春,他因为会试泄题被举报而下狱,出狱后被勒令致仕,不久便去世。程敏政被赠礼部尚书,他的学识和文章为后人所传颂。[1][2]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程氏世居休宁,七世祖荣秀,任元代江浙儒学提举。荣秀生文贵,文贵生社,社生吉辅,吉辅生杜寿,杜寿生晟,晟生信。程杜寿为程敏政曾祖洪武末戍河间,隶沈阳中屯卫籍。
敏政生而早慧,少承家训,人们把他比作东汉孔融唐朝李泌。十三岁时,猜字谜随父宦游四川,侍郎罗绮很欣赏他,以神童荐于朝。大学士李贤试以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程敏政应对自如,援笔立就。诏读书翰林院,师从李贤、刘诩、吕原彭时诸公。及至壮年,李贤将女儿许配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