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质岩

含有粘土矿物等的沉积岩
泥质岩亦称黏土岩,是粒度<0.0039毫米(即<4微米),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的岩石。[1]泥质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构成泥质岩的最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岩可成为生油母岩,也是油气藏重要的盖层岩石。[2]
泥质岩多数是由母岩风化过程中形成的黏土物质呈悬浮状态被搬运到水盆地中,以机械方式沉积而成。有少数是由水盆地中的胶体SiO2与Al2O3直接凝聚形成的自生黏土,以及由火山灰蚀变成因的黏土岩或黏土矿物。泥质岩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沉积岩,可占沉积岩总量的60%左右。[1]
泥质岩由于粒度很细,故对泥质岩的研究必须采用一系列仪器的测验手段与技术方法,如:差热分析法、常规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子抛光和场发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法、红外线吸收光谱法、有机试剂染色法、油浸法及化学分析等。但最基本的还是用肉眼及显微镜观察。泥质岩因形成条件不同,有白、灰白、灰、黄、绿、红褐、棕等各种颜色。[3]

正文

粒径小于0.0039毫米的细碎屑含量大于50%、并含有大量粘土矿物的沉积岩。又称粘土岩,疏松的称为粘土,固结的称为页岩和泥岩。泥质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地球表面大陆沉积物中的69%是页岩,在整个地质时期所产生的沉积物中,页岩占80%。因此,泥质岩的系统研究,对地壳物质成分的演化,追溯地壳表层的发展史,推论古沉积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泥质岩是母岩风化产物中的细碎屑,呈悬浮状态被搬运到水盆地中,以机械方式沉积而成。由铝硅酸盐矿物的分解产物在原地堆积或在水盆地中通过胶体凝聚作用而形成的泥质岩是比较少见的。因此,从形成机理来看,泥质岩应属于陆源碎屑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