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氏双髻鲨

栖息于沿岸至外洋性的表层鱼类
1
4
路氏双髻鲨,学名:Sphyrnalewini(GriffithetSmith,1834),体延长,侧扁而粗壮。头前部平扁,两侧特别扩展,形成很宽的[chuí]状突出,状似广阔之丫髻状。吻部短而宽,前缘呈波浪状,中央区显然凹入。眼小,圆形,瞬膜发达。前鼻沟发育完全,位於鼻孔前方内侧。口裂大,弧形;上下颌齿同型,侧扁三角形,齿头倾斜,边缘平滑,不具小齿尖。喷水孔缺如。第一背鳍高大而直立,镰刀形,起点在胸鳍基部中部上方;第二背鳍小而低,起点於臀鳍起点後方;腹鳍後缘平直或稍凹入;臀鳍略大於第二背鳍;胸鳍中大,後缘略凹入;尾鳍宽长,尾椎轴上扬,下叶前部显著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延长,与後部间有一深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尾端尖突。体背棕色,腹部白色。胸鳍、尾鳍下叶前部、尾鳍上部尖端具黑斑;背鳍上部具黑缘。
栖息环境为大洋、深海、礁区、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肉食性,以其他软、硬骨鱼类头足类甲壳类等底栖生物为食。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温带热带海域。它也生活在西地中海。在中国常见于南海东海黄海

形态特征

路氏双髻鲨体延长,侧扁而高。头的后部侧扁,前部平扁,向两侧扩展,形成鎚状突出;头长约为全长的2/9。尾侧扁中长,比头和躯干稍长;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洼(下方的凹洼有时不显著)。头侧突出的外缘圆凸,后缘浅凹,长和宽约相等,后缘与头侧纵轴不成直角。吻短而很宽,前缘广弧形,波曲,正中和里侧浅凹,外侧在鼻孔处深凹。吻软骨端部中央具一显著圆孔。
路氏双髻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