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

禾本科簕竹属植物
绵竹(Bambusa intermedia),又名凤尾竹、芒竹、蛮竹,是禾本科簕竹属乔木竹类植物。绵竹高7-15米,地下茎合轴型,梢部劲直。竿壁较厚,可用于劈篾编结竹器,亦宜用作建筑材料。绵竹分布在云南中部和南部,四川贵州局部地区也有栽培。
绵竹的形态特征包括:节间圆筒形,竿壁厚;竿环平坦;[tuò]环隆起;主枝粗长;箨耳不明显;鞘口[suì]毛多;箨舌顶端齿裂;箨片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呈圆形;叶鞘无毛;叶耳 长卵形;叶舌截平;叶片下表面呈灰绿色,有微毛。
绵竹的假小穗呈枯草色,由苞片数片组成,光亮,内含小花。小穗轴成熟后易折断,花药先端钝,柱头羽毛状。笋期为5月。

形态特征

绵竹竿直立,高7-10 (15)米,梢部劲直;节间圆筒形,长35-45 (55)厘米,幼时深绿色,有时具紫褐色纵条纹,微被白粉及稀疏易落的白色小刺毛,竿壁厚,通常可达2厘米;竿环平坦;环隆起,被柔毛,常有鞘基残留物;节内被白色绒毛;分枝习性低,以多枝簇生,主枝粗长。箨鞘脱落性,短于节间,背面被黄、棕二色的小刺毛,顶端微凹或略呈拱形,箨耳不明显,鞘口繸毛多数;箨舌高2-3毫米,顶端齿裂,边缘繸毛长5-15毫米;箨片外翻或直立,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呈圆形,宽为箨鞘顶端的1/3,腹面纵脉间密被微毛及小刺毛。末级小枝通常具5-12叶;叶鞘无毛;叶耳长卵形,鞘口繸毛弯曲;叶舌截平;叶片长7-18厘米,宽1-2.5厘米,下表面灰绿色有微毛。假小穗长2-4厘米,枯草色,微扁,苞片数片,光亮,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常具腋芽;小穗含小花7-11朵;小穗轴被毛,具关节,成熟后易折断;外[]长7-10毫米,先端具刺尖,背面无毛;内稃长于外稃,背面和脊上均无毛,顶端钝尖,无毛或具笔毫状微毛;鳞被3;花药长4.5毫米,先端钝;子房上部被白色长柔毛,具柄,柱头3,羽毛状。笋期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