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蛇(学名Boiga cyanea),又名绿猫蛇,为游蛇科林蛇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缅甸、泰国、锡金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主要生活于山区林中水源丰富处。绿林蛇的身体细长并且两侧扁平, 头大, 巨大的眼睛上有垂直的瞳孔。 背部的鳞片颜色为绿色并带有少许蓝色, 腹部的颜色为黄色。幼体身体呈棕色。绿林蛇是树栖性蛇类,都栖息在森林中。白天它们多盘绕在树枝上休息,而夜间则会积极的捕猎,捕捉蜥蜴、其它蛇类及小型哺乳动物。绿林蛇是沟牙蛇种,毒液可以帮助它制服猎物。其毒液对人威胁不大,一般被咬后伤口会痛痒几天,基本上10天之内就会痊愈,不会造成生命危险。[1] 形态特征
绿林蛇的身体细长并且两侧扁平。头较大,略呈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眼较大,瞳孔直立椭圆形;体较长,略侧扁,尾亦较长。上唇鳞8(2—3—3)枚;颊鳞1枚,前宽后窄;眶前鳞1枚,较大,眶后鳞2枚;颞[niè]鳞2枚+3枚。背鳞21—21—13行,窄长光滑,排成斜行,脊鳞略扩大;腹鳞239枚,肛鳞2枚,尾下鳞128对。背面绿色带,有少许蓝色;腹面白绿色或有深绿色斑,尾下灰黑色;头腹面颏部和喉部蓝色。初出幼体浅褐色或带红色或带粉色,有或没有暗横带斑。 生活习性
绿林蛇栖息在原始和次生森林、山地地区,也可以在海拔较低的沿海森林中找到。白天它们多盘绕在树枝上休息,而夜间则会积极的捕猎,捕捉蜥蜴、其他蛇类及小型哺乳动物。绿林蛇夜行性,偶尔在地面上寻找猎物。性情温和,迟钝,被接近或处理时不会试图逃跑,很难激怒它进行攻击。如果受到威胁,它会变得敌对,并张开嘴巴做出威胁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