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牛肝菌又称大脚菇、白牛肝菌。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8-25厘米,半球形至凸镜形,表面常有凹陷,初期肉桂色至暗肉桂色,成熟后变浅色,不粘,光滑,边缘纯。菌柄长10-18厘米,2-3(4)厘米粗,近棒状至近圆柱形,向下变粗,中部及下部被淡褐色网纹,顶部被污白色网纹,基部近白色,内实。[1]菌肉白色,厚,受伤后不变色。菌管初期白色,后呈淡黄色,直生或近孪生,或在柄之周围凹陷。管口圆形。在显微镜下观察,担孢子13-18微米×4-6.5微米,亚纺锤形,光滑,淡橄榄褐色。[2]分布于中国河南、台湾、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内蒙古、福建等地区。可食用,是优良野生食用菌。其菌肉厚而细软、味道鲜美。目前不能人工栽培子实体,但可利用菌丝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植物简介
生态特征
白牛肝菌,又称美味牛肝菌,多发生在树龄为10-90年,海拔高度为300-600米,林内郁闭度为0.5-0.9的森林中,pH为4.8-5.8的黄壤、灰沙土、黄棕壤山地及紫色土、黄沙土上长势均较好,尤其在枯枝落叶层较厚、松软和肥沃的土层中出菇较多。
菌丝结构:菌丝隔膜为简单分隔,IKI-,C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