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79飞槌验证机,于1942年9月由诺斯罗普飞机公司向美国陆军提出,是一种用火箭推进、设计颇为前卫的飞翼布局战斗机方案。由于设计过于极端等原因,该方案最终被废弃。
研发背景
在XP-79飞槌验证机之前的类似飞翼构型的概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并在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开始陆续有真正意义上的飞翼飞行器问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美国都在飞翼研发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美国的飞机设计师约翰·诺斯罗普是一位对飞翼结构非常着迷的设计师,在二战中他提出了一种高速火箭动力飞翼战斗机,并说服美国陆军航空军签署了两架原型机,这款飞行器就是诺斯罗普XP-79火箭动力飞翼项目。当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拨付大量资金到各军工企业,诺斯罗普公司也从中受益。诺斯罗普本人在1942年开始构思火箭截击机,他的设计在1943年时得到军方的重视,签订了原型机合同,被命名为XP-79。[1] 验证试飞
美国XP-79飞槌验证机的试验经历充满了创新与挑战。该验证机由诺斯罗普飞机公司于1942年提出方案,1943年1月正式进入研制阶段。它采用了火箭推进和前卫的飞翼布局,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飞行速度和拦截能力。然而,在1945年9月进行的一次倾角飞行实验中,XP-79遭遇了急剧的垂直螺旋飞行而机毁人亡。尽管工程师们迅速找到了坠毁原因,但由于二战已经结束,XP-79的后续计划也随之终止。尽管如此,XP-79的设计经验和飞行数据被完整保存下来,为后来F117以及B2轰炸机的成功研制奠定了重要基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