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在使用抗凝制剂肝素后发生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低)。它与人体免疫有关,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综合征。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于使用肝素制剂后产生不良药物反应的人群。发生率为1%~5%。致病原因是IgG抗体与肝素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血小板活化持续进行,引起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易导致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出现肢体末端麻木肿胀、皮肤坏死、中风、呼吸困难、心肌梗塞等症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需停用肝素,同时开始替代抗凝治疗。对肝素的严重药物反应可导致动脉和静脉栓塞并可危及生命。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可引起危重病情,死亡率约30%。20%的患者因下肢坏死最终截肢。早期发现和诊断可防止病情加重,避免出现严重危害后果 就诊科室
病因
人体免疫系统与血小板因子4(PF4)的蛋白质结合形成针对肝素的IgG类抗体。 患者使用肝素制剂一定时间后,IgG抗体会与血小板表面的蛋白质FcγRIIA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活化持续和血凝块生成,使血小板计数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