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一种或多种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anterior pituitary hypofunction,APH)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腺垂体全部或大部分受损,导致一种或多种垂体激素分泌不足或绝对缺乏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因垂体分泌细胞受下丘脑各种激素的直接影响,其功能减退可原发于垂体病变,也可继发于下丘脑病变。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可由基因缺陷或基因突变、垂体瘤、垂体缺血性坏死、下丘脑病变、手术、创伤或放射性损伤、垂体感染和炎症等引发[2]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主要表现为各靶腺(性腺、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减退,包括毛发脱落、性欲减退畏寒、皮肤干燥且粗糙、乏力、厌食、恶心、呕吐、高热或低温、低血糖、循环衰竭、水中毒等症状[2],可以呈亚临床型(无临床症状,仅能通过测定激素水平或功能试验而诊断),也可以急性起病且病情危重[3]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正确诊断主要依据性腺功能(雌二醇水平降低或血睾酮水平降低或正常低值)、甲状腺功能测定(TT4或FT4均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血ACTH可降低)、腺垂体激素测定(如FSH、LH、TSH、ACTH、PRL、GH等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等实验室检查[2]。腺垂体功能减退症主要借助病因治疗(如肿瘤患者选择手术等)[3]、激素替代治疗(氢化可的松、左甲状腺素、甲状腺干片、丙酸睾酮等)进行改善治疗[2]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西方国家的患病率为(29~45.5)/10万,无性别差异,其中约50%的病人有3种或以上腺垂体激素缺乏,中国的患病率不详[3]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