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却砚是四川攀枝花仁和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是中国十大名砚之一,被誉为“中国彩砚”。[2]苴却砚石材出产于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故谓之苴却砚。[3] 苴却砚石色紫黑沉凝,石质细腻,存墨不腐,其中苴却石属于不可再生的珍稀特种矿产资源,形成于晚二叠世的苴却石是远古时代攀西裂谷岩浆活动与周围岩石长期地质发展作用的产物,经过上亿年方得以形成。[3] 2015年6月,苴却砚(石)雕刻技艺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2020年12月,仁和区苴却砚雕刻技艺入选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第一批)。[2] 产品特点
苴却砚,创意独特,质地优良。手扶之如婴儿肌肤,扣之其声如瓦似金,质地实坚且莹润如玉,砚堂呵气凝珠,冬天历寒不冰,盛夏存墨不腐,贮水不涸,磨墨无纤响,发墨如油,下墨不损毫,具有良好的琢磨性和抛光性,并具有油脂蜡状光泽和独特的眼、膘、线等石品花纹,千姿百态、色彩斑斓。苴却砚源远流长,是工艺雕刻的一朵奇葩,被誉为“砚中珍品”、“砚中瑰宝”、“砚中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