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根肿病,别名萝卜根,根腐病。[2]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为油菜根部,苗期即可受害,严重时幼苗枯死。[3][4]
截至2017年,全球油菜根肿病发病面积在1500万亩以上,三个感病对照品种发病情况普遍都在90%以上,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油菜根肿病在不断向四周迅速辐射蔓延。[5]
对于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前期要做好对种子的处理,革新酸性泥土,在期间发现病害及时扫除病株进行隔离,加强田间水浆的治理,加强药物防治,实行轮作制度。[6]
病原
油菜根肿病原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Woron).属藻状菌纲,根肿菌目,根肿菌科。在病根内产生休眠孢子,呈球形,单胞,无色或淡灰色,膜壁光滑,直径1.6-14.3微米,般为3.3—3.9微米。病根组织腐烂后,这些孢子散人土中休眠越冬。休眠期后,遇适当寄主即可侵人。经过一段发育在寄主细胞中形成变形体,广泛分布于薄壁细胞组织内,以后形成休眠孢子。病菌侵害根部时,首先侵入皮层,然后至形成层,刺激形成层的细胞加速分裂,导致维管束组织发育不正常,输导系统不通畅。一般侵染9-10天后根部组织即可出现肿瘤。休眠孢子萌发温度为6-28℃,而以18—25℃为最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