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文

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董希文(1914年—1973年1月8日)是一位中国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出生于浙江绍兴。他是受到毛主席赞誉的油画大师之一,也是国家文物局规定的“作品一律不得出境”的六位大师之一。董希文在五岁时随父亲定居杭州。他先后就读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和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并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湖南沅陵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他前往越南河内巴黎美术分校深造。在1943年至1945年期间,他前往敦煌临摹壁画并体验南疆的生活。1946年,他在兰州和苏州举办了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览,并在同年加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董希文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并开设油画工作室培养人才。他创作了许多主题性绘画作品,其中包括《春到西藏》《哈萨克牧羊女》《苗女赶场》《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1952年至1953年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1][2][3]

个人经历

1914年5月5日(农历),董希文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柯桥镇光华溇村。1918年迁居杭州,进入杭州第二中学的前身杭州惠兰中学学习。
董希文
1932年杭州蕙兰中学毕业后,入读于杭州之江大学土木系,次年转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师从颜文樑等学习西画。1934年后转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其间曾在上海美专借读半年。师从法国教师及林风眠常书鸿李超士潘天寿等。1937年,杭州失陷,学校停课,董希文随张林英前往福建鼓浪屿家中,画了不少渔村的色彩速写。1938年,经学校同意,暂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借读学习。1939年,随校迁贵阳昆明,不久赴越南河内美专深造。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经校方选拔,作为留法预备班学生到越南河内法国国立安南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后因战事爆发,被迫提前回国。1940—1942年,任职于贵州省合作委员会编辑处,另创作油画作品《苗女赶场》。1943年夏去敦煌,潜心研究民族传统壁画艺术近三年。1946年在兰州举办“董希文敦煌壁画临摹创作展览”,同年到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49年1月,董希文创作了大型水粉画《北平解放》,这年底,董希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进一步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参加土改斗争,创作了《解放区生产自救》。1952年,38岁的董希文在北京西总布胡同一间普通的房间里,以高昂的热情,精湛的艺术技巧,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独立创作出了革命历史油画《开国大典》。这幅热情讴歌人民革命的世纪杰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由衷的喜爱,当印成年画后,发行量达100多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