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街道

广东省深圳市辖街道
葵涌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位于大鹏半岛北部;东临大亚湾,东南与大鹏街道接壤,西连盐田区,南濒大鹏湾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北接坪山区坪山街道与惠州市,区域面积103.9平方千米。葵涌街道是大鹏新区的行政中心、区域综合服务中心和对外交通枢纽。2017年,葵涌街道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1.51亿元,增长8.3%;工业增加值46.06亿元,增长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7亿元,增长6.4%。截至2019年末,葵涌街道常住人口9.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3万人;2021年,葵涌街道下辖9个社区。葵涌是海滨小镇,以客家人为主,渔民文化和客家文化浓郁;作为拥有东纵司令部旧址、沙鱼涌东纵北撤纪念亭及纪念公园陈列馆的地方,葵涌又是红色革命基地。葵涌街道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石灰岩地区,自然风光秀丽,山峦起伏,山清水秀,东西两条海岸线长达31.13千米。[1]
2022年以来,葵涌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深入探索,建立了“一个涉山涉水安全指挥部+两个前线指挥部+五个交通疏导点”的指挥体系,每逢节假日、台风天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便会依托该指挥体系,落实“三领导值班制”,由三名处级领导分A、B、C 三组,分别负责统筹当日全街道、官湖—沙鱼涌(溪涌)—土洋前线指挥部以及坝光片区前线指挥部的值班工作,依托普直联、党员双报到等机制,将街道机关、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下沉到各个交通疏导点协助开展交通疏导服务工作。葵涌街道在原来的交通疏导点基础上升级2.0版本,除增设点位外,还细分“一点一方案”,采取“社区管点、交警管人”的做法,建立顺畅有效的联动工作机制,为市民游客提供贴心的交通疏导和道路指引等服务。[2]

历史沿革

葵涌建圩首见清康熙《新安县志》。古时这里河涌交织,盛产水葵。相传最初有女麦氏携二子,徙居过此,一子中暑,采[chún](即水葵)服食,暑解,大喜,遂落居,“葵涌”因之得名。
盆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