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

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境内山脉
蒙山(别名:亚岱[1]、东蒙、东山[2]),是山东省第二高峰[8],为泰沂山脉系的分支[2],位于山东省南部[9],距泰山120千米,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沂南四县。全长75千米,总面积1125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5′-118°20′,北纬35°10′-38°0',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2][3]
蒙山形成于28亿年前的大地裂谷作用[10],是一座古老的花岗岩山,在中生代末期在燕山运动断裂的辅佐下,于距今1亿年左右的崛起成山[11]。地形上属鲁中隆断区,呈西北东南向绵延于临沂市西北部[9],在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景观[12],主要地貌类型有:风化剥蚀地貌、构造侵蚀地貌、溶蚀地貌等[3]。蒙山有较大山峰300余座[7],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共14座[13],深谷陡涧300余条[7]。蒙山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4],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年均降水量998毫米[14]。蒙山森林覆盖率98%以上,适合动植物繁衍生息,堪称中国北方的天然动植物园[4],其中有野生种子植物764种[15],中药材500余种[16],野生脊椎动物247种[17]
蒙山地区为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皇五帝活动的中心,孕育了以海岱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夷族系列文化,为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基础[18]抗日战争时期曾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19]。1948年左右,相关政府先后建立国营天宝山、蒙山、山阴寺林场[20]。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打造区域生态高地,2018年7月1日,临沂市人大制定了《蒙山保护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划定蒙山保护范围,确定蒙山保护范围内有关区域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资源保护措施等内容[8]。2021年11月23日,S231张台线蒙阴县城至蒙山段路面大修工程实现全线贯通,S231是通往蒙山云蒙旅游区的必经之路[21]。蒙山旅游区分为龟蒙养生旅游区(平邑)、云蒙生态旅游区(蒙阴)、天蒙天险观光区(费县)和彩蒙山林休闲区(沂南)四个分区,主要旅游景点有:万寿宫龟蒙顶、大洼、孔子小鲁处、蒙山叠翠、云霞洞、百花峪等[2]

命名

蒙山最初名字源于春秋战国古籍,《书·禹贡》“蒙、羽其艺”和《诗·鲁颂·[]宫》“奄有龟、蒙”皆指此。春秋时属鲁,因位于鲁东,又名东蒙、东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