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

制冷四大件之一
蒸发器,也称冷却设备[1],是一种热交换装置,与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并称为制冷四大件。[4]
1950~1955年间,科学家沃尔特•步琦研究制造了首台旋转蒸发器[3]。蒸发器的工作原理是制冷剂液体在其中汽化时,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使被冷却物体的温度降低,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4]。按照被冷却物体的性质可将其分为液体冷却器空气冷却器、接触式蒸发器三种类型[5],主要由包括液体蒸发所在的区域、容纳热蒸发的装置、蒸汽输入口、传递热量的受热面积、二次蒸汽输出口、蒸汽凝结水的排出口、不凝结性气体(如空气等)的排出口、控制各操作条件的仪器(如压力表,温度计)、溶液的输入口、溶液的输出口等部分构成[6],多应用于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制药等工业中[2]

发展简介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950与1955年,科学家C.C. Draig与M.E. Volk分别提出了旋转烧瓶的概念,以改进混合,提高热输入,用于节约产品的操作程序。此外,他们还提出了一种冷凝器,用于蒸汽的高效冷凝。 沃尔特•步琦(Walter Büchi)采纳了C.C. Draig与M.E. Volk的想法,并结合巴塞尔的化学工业,研究制造了首台旋转蒸发器。首台仪器于1957年在巴塞尔售出,并于1958年在法兰克福的ACHEMA展会上首次对世界亮相,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