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蕨类植物-快懂百科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为具有维管束的孢子植物,多年生草本或木本,陆生、附生、少数水生,直立、少数缠绕攀援[4]。传统的蕨类植物分为松叶蕨亚门、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楔叶蕨亚门和真蕨亚门五个亚门,而根据现代分子系统学又将蕨类植物分为两大类:石松类和蕨类,其中石松类包含石松科、水韭科、卷柏科,剩余其他都为蕨类[5]。截止2016年,全世界共有蕨类植物51科337属约11916种(PPG系统)[6],全球广泛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最为丰富[4]。2022年,中国共有石松类3科12属165种4个种下分类群,蕨类植物约38科177属2215种228个种下分类群[7],区系及分布呈现东南多、西北少,华南、西南极为丰富,西南地区是许多温带属的分布中心[2]。蕨类植物喜温暖湿润,大多生长于森林下层的阴暗潮湿环境,是森林植被中草本层的重要组成部分[4]。 蕨类植物具有世代交替的特点,孢子体世代与配子体世代相互交替,且孢子体结构复杂,占明显优势,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根为不定根,茎大多为根状茎,有各式中柱,木质部主要成分为管胞,少数具导管。叶为大型叶,幼叶拳卷状,长大后平展,分化为叶柄和叶片二部分。配子体结构简单,虽能独立生活,但生存时间短[8]。孢子体上产生孢子囊,孢子囊中产生孢子,孢子成熟后以环带形式散布出来,落地萌发成配子体,完成其生活周期[8][4]。 蕨类植物综合利用范围广,卷柏、石韦、书带蕨等蕨类可用作观赏[9],石松、乌厥等作工业原料,可提取石松油和颜料等[10];扇叶阴地蕨、瓶尔小草等可入药[11][12];鳞毛蕨、复耳叶蕨等可作环境指示植物[13]。但由于人类活动剧烈、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气候变暖等[14],已有百余种蕨类植物被列为珍稀濒危物种,如石松科(Lycopodiaceae)西藏石杉(Huperzia tibetica)、瓶尔小草科(Ophioglossaceae)七指蕨(Helminthostachys zeylanica)、合囊蕨科(Marattiaceae)天星蕨(Christensenia assamica)、桫椤科(Cyatheaceae)滇南黑桫椤(Gymnosphaera austroyunnanensis)等[15]。 起源与演化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