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纹蛙

叉舌蛙科虎纹蛙属的一种蛙类
1
4
虎纹蛙(拉丁学名:Hoplobatrachus chinensis),俗称田鸡,[2]是叉舌蛙科虎纹蛙属的一种蛙类。[6][7]野生的成体虎纹蛙体长8.5~12厘米,体重100~250克,雌性体形比雄性大;[15][6][7]背面黄绿色或灰棕色,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无背侧褶,背部有长短不一、分布不规则的纵肤棱,其间散有小疣粒。[16]其主要栖息于海拔20–1120米的山区、平原、丘陵地带的稻田、鱼塘、水坑和沟渠内。[17]虎纹蛙是极好的捕虫能手,主要以农业害虫为食,很少捕食益虫。[14]但由于成蛙体形大,曾经是民间喜爱的副食品,因而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中国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仅限野外种群)。[b][16][18]
虎纹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在中国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以“亚洲之蛙”著称。[6]白昼多隐蔽于田边洞穴中或土隙间,夜出活动,[16]跳跃能力很强,稍有响动即迅速跳人深水中。[19]杂食性,蝌蚪阶段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幼蛙和成年蛙主要为动物性食物;[7][10]有着领地意识;[20]冬眠行为。[21]自然条件下,每年4~9月是虎纹蛙的产卵高峰期,[11]从卵孵出为蝌蚪到变态成蛙一般仅需1个月左右。[11]

形态特征

虎纹蛙是水陆两栖动物,由头、躯干和四肢三个部分组成。头较扁,呈三角形。眼睛位于头部最高处,呈椭圆形。鼻孔位于头前中央线两侧,与口腔相通。眼睛后面形状像疤痕状的是鼓膜,圆且扁平,是听觉器官。口大,口裂深至鼓膜前端。两前肢较短,各生四指,指间无蹼,内侧第一指最为发达。雄蛙第一指内侧有一强大发黑的肉垫,称婚姻瘤,是其抱对的工具。后肢肌肉发达,各有5趾,趾间有蹼,有利于跳动和游泳。野生的成体虎纹蛙雄蛙体长66–98毫米,雌蛙体长87–121毫米,体重可达250克左右,雌性体形比雄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