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蠊科

昆虫纲蛩蠊目的通称
[lián]科(Grylloblattidae),又称冰虫或冰蟋蟀,是一种生活在高山寒冷地区的极端生物和无翅昆虫。它们属于蛩蠊目,与岩蟋蟀科(Mantophasmatidae)一起,属于蛩蠊目的昆虫。蛩蠊科的昆虫一般小于3厘米长,头部形状类似蟑螂,有长的触角,并在腹部末端有细长的尾须。它们无法忍受热度(大多数种类在10℃以上会死亡),且种类分布范围较小。蛩蠊科下有5个属和30个物种,其中包括北美蛩蠊(Grylloblatta campodeiformis),这是第一个被命名的物种,其学名意为“像双尾虫蟋蟀蟑螂”。蛩蠊科的昆虫主要在夜间活动,以碎屑为食物。

简介

蛩蠊(qiónglián)
Grylloblattodea
蛩蠊目昆虫起源古老,至少可追溯到上石炭纪(距今约3亿年),特征原始,是昆虫纲孑遗类群之一,又被称为昆虫纲的“活化石”,在我国属一级保护昆虫。其分布区狭窄,目前仅限北纬33°~60°寒冷地区。该虫发育缓慢,完成一个世代至少需要7~8年,杂食性,适宜温度在零度左右。成虫无翅,种的生态位极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