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英文名:Snail),是腹足纲肺螺亚纲柄眼目陆生种类的统称。其头上长有会伸缩的呈牛角状的角,故得名蜗牛;因其背负螺旋状的壳行走,又名蚹蠃。[2][4][7][3]蜗牛种类繁多,全世界有25000多种,大体分为前鳃类和有肺类,其中有肺类占了大多数。其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a][8][5][9]喜栖息于杂草丛生、树木葱郁及农作物繁茂的阴暗潮湿环境中。[10][6] 蜗牛外部是螺形贝壳,通常呈黄褐色,上有1~3条暗褐色带,质薄脆。体柔软,头足可伸出壳外舐食。头前端有触角2对,顶端各有1眼。头端腹侧有口,里面有黏液腺分泌黏液。全体除内部外,外表都有多角形的皱纹,足扁平,成长舌状。各部感觉均灵敏,遇刺激即全部缩入壳内。[11]蜗牛怕强烈的光线刺激,有明显的趋暗性,昼伏夜出。其以采食绿色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为主,喜欢群居。蜗牛只能前进,不会后退。[6]蜗牛行异体交配,有时也可行自体受精,受各地区自然条件影响,蜗牛一般在5~9月份繁殖,从交配、受精到受精卵的排出一般需要15~20天的时间。[12] 蜗牛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的药用功效。[13]此外,蜗牛的消化腺中可分离出一种蜗牛酶,其可以应用于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同时还可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发酵酿造、营养保健、化妆美容等行业。[14]2002年,从江西巴蜗牛中提取出一种名为天螺霜的多糖物质,该物质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抗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生物学功能。同年,另有研究发现,蜗牛壳中的Mn²⁺含量可反映其生长环境中Mn²⁺的浓度与氧化还原条件,这一发现对古气候重建具有参考意义。[15][16][17] 在不同文化中,蜗牛的象征意义存在差异。在中国,蜗牛象征缓慢、落后;而在西欧,则象征顽强和坚持不懈;有的民族以蜗牛的行动预测天气,例如苏格兰人认为,如果蜗牛的触角伸得很长,就意味着明天将会有一个好的天气。[18]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