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痣(spider angioma[2]),别名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蜘蛛状血管瘤、[3]蛛状痣,[4]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1]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的、获得性的损害,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10%~15%的健康成人及儿童、肝功能受损及肝硬化患者、口服避孕药和怀孕的女性为多发群体。[6] 蜘蛛痣发生的原因与雌激素增多有关。当肝硬化时,因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雌激素在体内积累多了,便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形成了蜘蛛痣。[5]蜘蛛痣多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臂、前胸和肩部等处。用竹签或火柴杆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褪色或消失,压力去除则又出现。[2]其治疗方法有微波治疗、电离子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4][8]采用玻片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后,患者应避免日光照射、搔抓、剧烈活动,勿饮酒,勿食辛辣刺激食物。[4] 激光治疗疗效较好,但术后反应大,副作用大,易留疤痕、色素沉着等。[4]蜘蛛痣的预防方式有保护肝脏健康、注意防晒、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9]
病因
蜘蛛痣发生的原因与雌激素增多有关。当肝硬化时,因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雌激素在体内积累多了,便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形成了蜘蛛痣。但是出现蜘蛛痣不完全都有肝病。妇女的妊娠期,体内雌激素增多,因而一些孕妇皮肤上也可出现蜘蛛痣。此种蜘蛛痣大多出现在怀孕后的2~5个月内,产后数月内会消失。还可见到少数患其他疾病的病人,像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B族维生素缺乏的病人。临床上常发现,蜘蛛痣的出现和消退与肝硬化的进展和好转有很大的关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