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继咸

明朝时期大臣
袁继咸(1593年-1646年),字季通,又号临侯,江西宜春(今江西宜春袁州区)寨下乡横塘村人。明代大臣,同进士出身。因拒绝降清,殉国。袁继咸曾担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负责江西、湖广、安庆南京等地军务。他与文山文天祥)、叠山(谢枋得)并称为“江右三山”,被后世敬仰的民族气节所感动。袁继咸去世后,清廷追谥为“忠毅”。1858年,宜春县人曾在宜春台下建“袁忠毅公祠”,奉祀袁继咸,表彰其爱国主义情操。[1][2]

人物简介

天启五年(1625年),袁继咸中进士,授行人。崇祯三年(1630),升任御史,监考会试,因为监考放纵举人作弊,贬官南京行人司副,迁主客员外郎。崇祯七年(1634年)任山西提学[qiān]事,未成行前曾上疏抨击权宦张彝宪。后来,山西巡抚吴甡举荐袁继咸廉洁能干,而巡按御史张孙振因袁继咸曾拒绝了他,便诬告袁继咸贪污受贿崇祯帝大怒,将袁继咸打入大牢,吴[shēn]上奏袁继咸确实廉洁,山西生员百余人追随入京,散发揭贴(传单),为之辩诬。朝野上下千余人联名为其申冤,轰动京城。袁继咸列举了张孙振请托事情的细节及贪污受贿的罪状,最后张孙振贬官戍边,而袁继咸官复原职。
崇祯十年(1637年),任湖广参议,分守武昌,率兵平定水贼于兴国,俘虏一千余人。兼任湖广佥事,分巡武昌黄州,击败老回回、革裹眼等明末农民起义军七大部于黄陂黄安,筑城黄冈
崇祯十二年(1639年),调任淮阳,得罪宦官杨显名,官降两级。督师杨嗣昌因为知道他懂军事而留他参赞军事。崇祯十三年(1640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因襄阳失守,[zh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