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神星

位于太阳系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矮行星
谷神星(Ceres),是太阳系中最小的矮行星,也是唯一位于火星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的矮行星[5],1801年由意大利天文学家朱塞佩·皮亚齐(Giuseppe Piazzi)发现[1]。谷神星多年来一直被称为小行星,直到200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其重新定义为矮行星[6],是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也是已知太阳系中第33大天体[1]
谷神星的直径约950公里,[3]质量为9.43±0.07×10²⁰ kg,约为月球质量的1/14。谷神星的形状近似圆形,其表面布满了陨石坑、山脉和亮点,包括著名的“奥卡托陨石坑(Occator)”。它没有大气层,但有一个薄的水蒸气外逸层[2]。白天温度白天的表面温度从零下136华氏度到零下28华氏度(约230开尔文)不等,最高温度在赤道地区[7]。地壳是岩石和尘土,有大量的盐沉积物[8]。自转周期约为9小时4分,轨道周期为4.6个地球年[2],逃逸速度为0.51 km/s。
2015年,美国宇航局黎明号宇宙飞船进入谷神星轨道,成为第一艘访问矮行星的航天器,科学家通过该探测器发现谷神星上存在一座高度约为6000米的金字塔形山脉,以及多个撞击坑。[9][2]2015年2月19日,黎明号在4.6万公里的高度上拍摄到谷神星的全貌,发现图像中存在一个神秘的亮点,可能是冰物质反射光[10]。同年2月12日、2月19日和2月25日、3月1日和4月10日和15日“黎明”号进行了更多的分辨率越来越高的成像[11]。2017年,“黎明”号提供的增强彩色合成图像显示了谷神星上陨石坑周围的区域存在有机物[12],2018年,SwRI领导的团队在谷神星上发现了富碳表面的证据[13]

历史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