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

北方豆制食品
豆花也称“豆腐花”,是一种用黄豆制成的小吃,有的地区也将它作为菜肴。河北一带俗称的“豆花”是一种打结的豆腐皮,因其外观类似麻花,因而得名。[1]
豆花的制作工艺类似豆腐,也需打浆、滤渣、煮浆,当熟豆浆的温度降至85℃~90℃时,分几次拌入凝固剂,这步称为“ 冲豆花”。凝固剂一般是盐卤石膏,盐卤在西南一带叫“胆水”。[1]冲豆花后静置5~15分钟,待豆花凝固,用[shāo]箕等用具轻压成型即可,浆水不排出。豆花凝固后加压挤出浆水就成了豆腐,如果加重压挤得更干即成豆腐干,如果轻压成型,并不把浆水排出,就是豆花,所以吃豆花时会带一些浆水。[1]
豆花最初是个很家常的小吃,经过流传演化,逐渐成了某些地区的特色小吃。与豆腐脑一样,豆花也分成甜、咸两派。甜豆花以广式豆花为代表,口感接近豆腐脑,偏细软,它常作为夏天冷食,消暑解渴。咸豆花在中国西南地区广为流传,算是川菜中的一员。四川豆花又以自贡市富顺县所出的最为知名,当地叫“水豆花儿”“灰馍儿”。[1]

基本解释

豆花属于一种北方的豆制品,多见于河北一带。与南方俗称的豆腐花不是同一种食品,其外观类似于豆腐皮,比豆腐皮更软更薄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