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
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文学体裁。文学史上认为,“赋”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楚辞,因而又将其与楚辞的简称“辞”一起统称为“辞赋”。但楚辞与汉以后的大赋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差别,二者是不同性质的文学体裁:楚辞是诗歌的一种,赋是一种有韵的散文。赋具有诗歌的严谨的韵律和节奏,又有散文的灵活的章法和句法。赋借助长短错落、参差有致、灵动多变的句式、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格局,体物写志,所以赋既适合铺陈事理,又富有诗意。根据赋的流变过程,通常把它分为骚体赋、汉赋、骈赋、律赋和文赋等;根据体物写志的内容和形式特点,则把它分为大赋、小赋等,其中小赋又有抒情小赋、咏物小赋之分。[1]

介绍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chī]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赋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从曹丕的“诗赋欲丽”和陆机的“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可窥端倪。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的推崇甚于诗。《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之为赋。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它是在远承《诗经》赋颂传统,近接《楚辞》,兼收战国纵横之文铺张恣意之风和先秦诸子作品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最后综合而成的一种新文体。它与汉代的诗文一起,成就了汉代文学的灿烂与辉煌。

赋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