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子

春秋时期郯国国君
子(生卒年月不详),己姓,子爵,少昊后裔,是春秋时期郯国(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国君。中国二十四孝“鹿乳奉亲”故事主人公。
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郯国,曾以郯子为师。当时二十六岁的孔子,其博学早已闻名鲁国,郯子见这样一个知名学者却能够如此虚心求教,十分感动,便倾其所有,全部奉告。离开郯子的孔子,还忍不住感叹着:像郯子这样有学问的人,已经散落于四方了。
郯子治国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一些典章制度都继续保持下来,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1]

生平故事

据古书记载,郯子出生在一户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膝下只有他这一个独养儿子。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十分溺爱。可是,郯子的父母却不是这样。他们从小就对郯子进行严格的管教,无论是穿衣吃饭、坐卧玩耍,还是读书写字、待人接物,时时刻刻都注意培养孩子美好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杜绝一切恶习。在严父慈母的关怀教育下,郯子一天天地长大了,从一个稚嫩的小童,变成了一个棒小伙子。父母亲年事已高,地里的活儿已经干不动下,郯子开始挑起了赡养老人的生活重担。他白天下地干活儿,晚上陪着父母拉家常,等父母睡下之后,还要读书学习。一年到头,几乎天天如此。生活虽然很艰辛,郯子却觉得非常充实,对未来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