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荞麦

蓼科荞麦属植物
荞麦学名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为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土荞麦、野荞麦苦荞头等[2][1]。在世界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的一些国家,如印度尼泊尔越南泰国等地,在中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均有分布[3]金养麦生于背阴山坡、山谷、沟边等地,此处多为海拔500-3000米的林缘、灌木丛、田边道旁及溪沟阴湿处[4]。金养麦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冷,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4][5]
金荞麦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茎直立,高50-100厘米,分枝,具纵棱。叶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近戟形,边缘全缘。花序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被5深裂,白色,长椭圆形。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黑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1]
金荞麦籽粒口感舒适,营养丰富,可制成食品或饮品,也可作优质青饲料。金荞麦抵抗干旱、寒冷和耐贫瘠的能力较强,根系扎土较深,可起到固土拦土的作用[4]。并且,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金荞麦根茎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yōng]的功效[6]
人们对金荞麦大量无序的采挖,以及环境污染、蚜虫和恶劣天气的影响,再加上其本身存在开花时间短、花粉活力低、坐果率和种子萌发率低等缺点,使其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4]。2021年,金荞麦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7]。为保护野生金荞麦种质资源,已在中国重庆市黔江区冯家镇建立了野生金荞麦原生境保护区,并开展人工引种试验与栽培试验[4]

历史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