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鱼(拉丁学名:Scatophagus argus),又名金鼓鱼,是鲈形目金钱鱼科的一种近海暖水性小型鱼类。[7]金钱鱼体长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80毫米,重500~1000克。[3]金钱鱼体高,侧扁,略呈六角形,头小,口小,眼中等大;前鳃盖骨边缘有锯齿,鳃孔大,鼻孔每侧2个;体色为褐色至暗褐色,腹部为浅蓝绿色,体侧有黑色大斑。[3][5]金钱鱼背鳍、胸鳍、臀鳍、尾鳍均被细栉麟;背鳍、腹鳍及臀鳍前端有坚硬的鳍棘,内含毒腺。[4][3][5] 金钱鱼广泛生活在亚热带及热带地区海域,以印度洋、太平洋水域为主。[6]它喜爱栖息于海滨滩涂,近岸岩礁,入海口,红树林区内,海港处,海藻丛生的咸水水域等。[6][2]金钱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但以草食为主。[6]金钱鱼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LC)”等级。[4]它是一种具有观赏和食用双重价值的优质经济海洋鱼类。[6] 形态特征
金钱鱼,体长100毫米左右,大者可达280毫米,重500~1000克。[3]金钱鱼背部高耸隆起,侧扁,略呈六角形,头小;口小,前位,呈横裂状,牙细呈刚毛状,在两颌上呈宽带状排列;眼中等大;前鳃盖骨边缘有锯齿,鳃孔大,鳃盖膜连于峡部,且横过峡部形成一皮褶;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形,后缘具皮瓣,后鼻孔裂缝状,具低膜;背鳍始于鳃盖后缘的后下方,有11~12鳍棘、16~17鳍条,前方有1个向前的倒棘,鳍条间具深缺剧,腹鳍有腋鳞,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伸达尾基;臀鳍始于背鳍最后鳍棘下方,有4~5鳍棘、13~14鳍条;尾鳍后缘呈截形或双凹形;体色为褐色至暗褐色,腹部为浅蓝绿色,体侧有黑色大斑,背鳍和尾鳍也具黑斑,幼鱼多呈浅红色,并有5条黑横带。[3][5]金钱鱼的背鳍、胸鳍、臀鳍、尾鳍均被细栉麟;背鳍、腹鳍及 臀鳍前端有坚硬的鳍棘,内含毒腺,人被刺伤会有强烈痛感。[4][3][5] 雄性金钱鱼的眼睛上方有一个凹形的弯曲,雌性金钱鱼的头部轮廓没有弯曲;雌性金钱鱼的体色偏向橄榄绿,腹鳍末端呈黑色,雄性金钱鱼腹鳍末端不是黑色;雌性金钱鱼除了第一背鳍、胸鳍和腹鳍外,其余鳍的基部都是淡绿色或蓝色,雄性金钱鱼却是粉红色的;雌性金钱鱼比同年龄段的雄性金钱鱼更大更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