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

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
杨维[zhēn](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抱遗叟、抱遗老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元末明初诗人、书画家、文学家,浙江诸暨人。[1]杨维桢被尊为“一代诗宗”,系元末江南诗坛泰斗。[2]其诗文书画成就显著,因艺术个性极强,同时,也是元代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书法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东维子集》《闲杂吟》《历代史[yuè]》《铁崖古乐府》。[3]
杨维桢在其父亲杨宏的影响下,自小接受儒家教育,在《先考山阴公实录》中,自言少时便习得《春秋》,在泰定四年以《春秋》学高中进士,因为人正直,被小人报复并被罢官。[4]后又因减少盐稅,未被允许,于是投印去官,从而得罪上司,以至于十年未升官。[5]后来官到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江西儒学提举。元末时期,为躲避战乱,先在富春山居住,后又迁居到杭州钱塘和松江。开始游历山水,不再做官。[6]
杨维桢的诗,总体呈现出怪谲绮丽之风,但也有合于元中期诗人所倡的“和而有庄,思而有止,华不至靡,约不至陋,浅而不浮,深而能著。其音清以醇,其节舒以亮”。杨维桢的诗类型与风格多变,古乐府诗,才情缥缈,独步当代。作律诗不拘声律,且时为放体。题画诗,写得清新平正,明畅温柔。送别诗,除表达惜别之情外,更在诗中或勉励后生,或鸣国家之盛,又谈及朝廷海运、养民急务、元末战争、海市盐田等。咏物诗,状景纤悉而不黏滞,自然洒丽又寄兴闲远,时见灵气飞舞而不奇谲险怪。[7]
杨维桢的书法用笔侧锋任性、线条狂颠飞舞、结字怪异古拙、章法标新立异,冲破传统,大胆创新,书风多变,委婉自然,含蓄豪放是书法呈现的主要特点。[8][5]代表作品有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行书《城南唱和诗卷》,楷书《周上卿墓志铭》等,他没有不擅长的书法,是低调的隐士。[5]

人物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