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宜春市下辖县。[1]位于东经114°06'48"~114°43'50.9",北纬28°22'48.4"-28°49'59.5"。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宜春市西北角,东与宜丰县相邻,南与万载县接壤,西与湖南省浏阳市、平江县相连,北与九江市修水县毗邻。[2]总面积1552平方千米。[1]铜鼓县属中亚热带北部湿润气候,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3]铜鼓县2021年末铜鼓县户籍总人口137124人,[4]人口以汉族为主,有苗、壮、畲[shē]、白、回、满、土家等17个少数民族。[2]:1693 铜鼓县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西宽东窄,境内山丘连绵起伏,千米以上高峰有20座。[3]东北部为丘陵地带,中部为低山区地带,西南部为高山区地带。[2]:1693地处南昌、长沙、武汉三个省会城市的圆心位置。[5]汉、三国、吴、晋、南朝,均属艾地。[2]:1693-1702唐,武后长安四年(704年),析建昌置武宁县,艾入武宁县。[6]宋,设江南西路,下辖洪州镇南军,改分宁县为宁县。[6]弘治十六年(1503年),宁县又升为宁州,属南昌府。[6]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江西提督学政吴士鉴,奏清廷改铜鼓为抚民厅。1958年12月,南昌专区改为宜春专区,铜鼓隶属宜春专员公署。[6] 2023年,铜鼓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82亿元,比2022年增长5.3%。现有国家4A级景区3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1个,自然保护区1个,[5]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县和江西省首个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7]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