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须华平鳅

平鳍鳅科爬鳅属动物
长须华平鳅(学名:Sinohomaloptera longibarbatus)是平鳍鳅科华平鳅属的一种鱼类,由陈振声于1982年命名。该物种在中国南盘江等地有分布,模式产地位于云南宜良。主要以石头上的附著性藻类为食,也会吃有机碎屑和水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

形态特征

背鳍Ⅲ~8;臀鳍Ⅱ~5;胸鳍Ⅷ~Ⅹ~11~14;腹鳍Ⅱ~9~11。侧线鳞74~76。体长为体高的5.8~6.4(6.1)倍,为体宽的5.1~5.5(5.3)倍,为头长的5.0~5.6(5.3)倍,为尾柄长的4.6~5.5(5.1)倍,为尾柄高的15.5~16.7(16.2)倍。头长为头高的1.9~2.3(2.1)倍,为头宽的1.1~1.2倍,为吻长的1.7一1.8倍,为眼径的5.6~7.5(6.8)倍,为眼间距的2.5~2.8(2.5)倍。头宽为口裂宽的3.3~3.7(3.5)倍。背鳍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胸鳍起点在眼后缘的后下方,末端不达腹鳍。腹鳍不连成吸盘,其间距离略大于其基部长,起点约在吻端至最短臀鳍条末端的中点,末端不达肛门。尾柄侧扁;尾鳍叉形,其长大于头长。体呈扁圆形。鳞具发达鳞脊。头扁,吻端圆钝。体高略小于体宽。口下位呈马蹄形,中等大小,口前具吻沟和吻稻,吻褶叶间有2对吻须。口角须2对,外侧长于内侧,其长大于眼径。唇具发达乳突,鳃裂扩展到头部腹面。

栖息环境

主要生活在河川中上游的高海拔区,喜欢水流湍急且高溶氧的环境,常见它栖息在急流的岩面上,为了抵抗强劲的水流,不仅身体和头部前端变得扁平,连腹部也很平坦,而且它的胸鳍和腹鳍扩展成扇形,鳍条下方还有「趾垫」的构造,可以像吸盘一样牢牢吸附在石头表面。爬鳅的体色斑纹变化大,也会随栖息环境而调整身上的色泽明暗。它们主要以石头上的附著性藻类为食,也会吃有机碎屑和水生昆虫等无脊椎动物。本科鱼类仅分布于印度、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地区、婆罗洲等地,中国台湾地区有四种。其中,属于中国台湾特有种的中国台湾间爬岩鳅,主要分布在中国台湾北部和中央山脉以西的中上游河川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