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拨弦乐器
阮,阮咸的简称,是汉族传拨弦乐器。阮是古琵琶的一种,相传西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善弹此乐器,故得名。阮发展的鼎盛时期在唐朝宋代以后这件乐器慢慢衰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不断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掘,让阮这件乐器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如今,它已在演奏技法、制作工艺、阮族系列、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有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并形成了自身家族的乐团——“阮族乐团”。新时代下,不断向前迈进的阮族乐团表明了阮乐器在民族音乐艺术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也印证了时代对阮乐器的需求。[1][3][2][4]
阮,张弦四根、有柱。指板有金属片品。音色圆润。现亦有三弦的阮,并有小、中阮、大阮、低阮四种,今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用四弦大阮,定弦为C、G、d、a,中阮定弦为A、d、a、d1。用拨子或假指甲弹奏。不同声部的阮使阮的演奏形式更为丰富,不仅可以独奏还可以与其他乐器相配合进行重奏与合奏,这样的表演形式充分彰显了阮独特的艺术特点,让阮系列更具魅力。[1][3][2][4]

命名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最擅长弹奏秦琵琶。由于当时社会对“竹林七贤”的推崇,这件乐器一时间风靡全国。秦琵琶的音箱为圆形,弹奏时好似“揽月入怀”。后来,随着时局动乱,这件乐器曾一度失传。到了唐代,从古墓里出土了一件类似琵琶的乐器,与《竹林七贤图》中阮咸所弹的乐器十分相似,但当时已经没有人叫得出这件乐器的名字了。它被重新用木头打造后,弹奏出来的声音极其高雅,当时的音乐家便把这种直柄圆形的琵琶称为阮咸,简称阮。[4][5]
“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