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二十四节气之一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7],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18~20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到达330°[8]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渐增多。[1][5][9][10]
雨水节气的到来,代表大地上的积雪和河流中的冰凌会开始融化,降水逐渐增多,空气也渐渐变得温润[11]。在降水方面,多地降水以“润物细无声”的小雨为主,降雪开始减少;在降水总量方面,相较立春全国平均降水量增加了21%;在气温方面,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升至0摄氏度以上,黄淮平原日均气温达到3摄氏度左右。由雪到雨,由冻到融,乍暖还寒,日夜温差较大,更需要“春捂”,谨防感冒。[1][9]
因为春节最迟可到2月20日,所以有些年份的春节和雨水节气重合,2015年的春节和雨水同一天;1996年2月19日的春节和雨水同一天;下一次要到2072年2月19日。人生难得三次逢春节雨水同日,也被称为“百年难逢水浇春”。但还有春节在雨水后的,1985年2月19日、2034年2月18日,除夕和雨水同一天。[1]

节气由来

雨水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古人认为,此时处于融冰阶段,雪水化而为雨,降雨有所增多,故名“雨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