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

明代管·宣奴贝创作的佛教史书
《青史》,作于成化十二至十四年(1476~1478),成化十七年(1481)经过校正,刻版梓行(原版藏于羊八井红帽派主寺,乾隆年间转归功德林)。全书结构宏大,书中介绍了教法源流、中原王朝及乌斯藏王朝世系,前、后弘期佛教史,尤其是对后弘期佛教的传播、教派形成、传承系统、各派名僧、寺院、经典的记叙尤为翔实。
该书采用编年体的形式,除叙述吐蕃帝国时代的历史之外,还叙述了西藏佛教的创建、发展史,特别是噶举派的历史非常详尽。不过这部著作与当时其他藏文史书一样宣扬佛教史观。1802年编成的《土观宗派源流》,虽然宣扬格鲁派的佛教史观,但其史料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史》。1949年,乔治·德·罗列赫在更敦群培的帮助下,将《青史》翻译成英文,目前,在西藏与喜马拉雅图书馆能够在线查阅此书的英文版译本。1968年,中国藏学家郭和卿受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叔迦的邀请,将此书翻译为汉文。

内容简介

管·宣奴贝所著的《青史(足本共2册)》成书于明成化十二至十四年(1476-1478)。全书分15品,记述佛教传播历史。对公元978年以后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众多支派的出现、各派的传承情况及名僧事迹,记载详赡,篇[zhì]宏富,对历史人物的生卒年、生地及有关寺院等均有明确记录,援据古籍也予标明。有木刻本行世。1949年有英文全译本。
关于噶举派的教法史叙述得最为详细。此书博取众家之长,采取编年史的体例,取材丰富,比较清楚地勾勒出藏族各个时期历史和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教法的传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