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隐翅虫

体内含有强烈接触性毒素的昆虫
毒隐翅虫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毒隐翅虫属(Paederus),已知种类超过250种,产自除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地,中国已报道的毒隐翅虫有21种,主要种类有黄足毒隐翅虫、黑足毒隐翅虫和奇异毒隐翅虫等3种,主要生活在湖泊边的湿地。其体内含有强烈接触毒物,其毒素有3种,隐翅虫毒素(Pederin)、拟隐翅虫毒素(Pseudopederin)、毒隐翅虫[tóng](Pederone),强酸性,触及皮肤可导致皮炎,出现痒红肿痛、水疱、液疱,与皮肤烧伤相似。

形态特征

毒隐翅虫成虫小到中型,细长,两侧略平行,或末端尖削,略扁平,外形很像大蚂蚁。整个身体由黑黄二色相间构成。头黑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较长,一般10~11节。前胸、腹基部桔红或桔黄色,有翅两对,前翅很短且坚硬,呈金属蓝色或绿色,腹部全裸;后翅膜质,长而大,飞行时展开,静止时折叠在前翅下面。3对足黄色或黑色;腹部除腹末黑色外全为黄色;尾部有两个尾刺。幼虫细长,除无翅外,形似成虫,触角3节;腹部第9节有尾突一对。毒隐翅虫由卵经幼虫、预蛹、蛹变为成虫。卵黄白色,略呈球形,单个地产在潮湿的基层;幼虫2龄,具骨化头壳及适于穿刺的大而呈镰状的上颗;预蛹与幼虫相似,但静止不动,呈“C”字形;蛹为离蛹,在浅表层土室中,借前胸与腹节上的毛状突起支撑在土室底部。
毒隐翅虫的各个阶段
毒隐翅虫的整体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