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云鹏

民国时期的国务院总理
靳云鹏(1877-1951年),字翼青,出生于山东邹县,后入山东济宁籍,北洋军阀皖系军阀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首。[1][2]
靳云鹏早年穷苦,家人生活困苦之时,补名加入“新建陆军”,在段祺瑞任学堂监督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赴云南任云南清军第十九镇总参议。辛亥革命时,蔡锷等革命党人在云南发动新军起义,靳云鹏在五华山被击败,化妆逃跑。后在段祺瑞的推荐下,先后任北洋军第五师师长和山东都督袁世凯改制后受命为泰武将军,接手山东军务,后因通电请袁世凯辞职,被免去职务。袁世凯去世后,再次受到段祺瑞的重用,协助段祺瑞在北洋争权,曾于1918年出任参战督办公署参谋长,后代表段祺瑞与日本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等条款。后因与段祺瑞的另一亲信徐树铮争权,逐渐倒向徐世昌张作霖等人,于1919年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代理国务院总理,进行组阁,次年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皖系失败后,在张作霖的支持下再次出任国务院总理,期间两度组阁,曾提出进南北和议、裁撤军队、整饬纲纪、整理财政等四点主张。但因在第三次组阁中的得罪了徐世昌以及北洋交通系,同时失去了张作霖的支持。1921年12月17日辞职,退居天津[1][3][2]
靳云鹏退居天津后主要从事经济活动,抗日战争时期曾再度活跃,企图主持华北政局,1942年,靳云鹏与王克敏张鸣歧等人被聘为伪“华北政策委员会”,属下咨议会议委员。1951年1月30日病死于天津,享年75岁。[1][3][2]民国史学者贾逸君在其《民国名人传》中评价靳云鹏:为人胸襟径直,在北洋武人中,共曲同丰战术最为优。然而没有特殊的才能,故而未能有大作为。[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