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起源于美国的半成品菜肴
预制菜(pre-prepared food[1])又称为预制调理食品,起源于美国的半成品菜肴[2][3]。一般指以各类农、畜、禽、水产品为原辅料,配以调味料等辅料,经预选、调制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通常预制菜需要在冷链条件下贮存或运输,供消费者或餐饮环节加工者简单加热或烹[rèn]后食用,预制菜。[4]
预制菜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包装形式,预制菜可分为散销、小包装、大包装三大类;根据贮运方式,预制菜可分为冷藏、速冻、热链、常温四大类。市场上主要以食品加工程度进行分类。按照食品加工程度划分,预制菜的种类分别为:即食类预制菜、即热类预制菜、即烹类预制菜、即配类预制菜。[5][3]
预制菜的特点是方便快捷,节省烹饪时间,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即时、便利的需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日益凸显,消费者的生活习惯改变,预制菜在满足普通民众口味多样、安全卫生、营养均衡等方面,担负着食品加工业的重任。[6]
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内容聚焦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4个方面,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对预制菜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7]

行业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