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

马传染性贫血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且可人畜互传,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简介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在1843年首次发现于法国,后传遍世界各国。1931年日本侵华时把此病带进了东北及华北等地,后来由前苏联进口马匹时又将该病传入我国,造成我国疫情严重。我国于1965年由解放军兽医大学首次分离马传贫病毒成功,进而研制成功了马传贫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两种特异诊断法,1975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又研制成功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该疫苗的推广应用并采取了综合性防疫措施,使我国的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该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

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