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马桥

四川成都上杭县的古桥
驷马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是闽西有文字记载最古老的桥梁之一。桥头分别矗立着驭马青年朝气蓬勃的“驯马师”塑像(彼得·克劳得特的最佳作品使他名扬四海):四组塑像描绘了青年驯服野马的不同时刻,表现力丰富,动感极强,美不胜收。

上杭县

上杭县城西门外一里处有一座年近“千岁”的古桥——驷马桥。它始建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是闽西有文字记载最古老的桥梁之一。曾经是古代上杭武平两县的主要通道,也曾是该县湖洋、上登、六甲等地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名曰驷马桥。有两条小溪在深陂汇合之后,流经此桥而注入汀江古桥上建筑精致,周围寥廓江天,绿树成荫,风景十分秀丽,来往的行人都乐留憩息,赋诗对歌,有着“驷马樵歌”的美誉,为当时的“杭城八景”之一。
驷马桥几经风雨,多次修复。据《上杭县志·桥梁·古桥》记载,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是目前上杭县境内有文字记载最古老的桥梁,立木为梁,原名为“通驷桥”,后不知何因被毁。明永乐九年(1411年),上杭名士周永定热心公益事业,率族人捐资重建,花费银子1840锭,重建驷马桥,并在该桥的桥面上架设房屋,立祠祭佛,后又再捐银子500锭,在桥的东侧买地建屋,在桥的西侧筑路,派专人看管。明景泰元年(1450年)驷马桥再遭水毁。明成化十年(1474年),时任上杭知县的肖宏派人督工重建,在桥上立了40根石板。民国二十年(1931年),桥上的亭阁又为一场暴风雨所毁,但桥梁结构却依旧无损。又据《上杭县志·桥梁·古桥》记载,驷马桥的整体是用长条的石块铺砌而成,长31米,跨度5.2米,桥高5.6米,桥面宽7.5米,桥台基础是用大松原木埋没至水面,至今松木还完好无损。近年来,由于驷马桥的周边地区得到开发,原来古桥下的河道两旁也修建了新的防洪堤。当地群众就在原来石桥的基础上对桥体进行重新修整,安装了新的栏杆等,并在驷马桥的南面数百米处又修建了一座新的仿古式石桥,与它遥相呼应,为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桥平添了几分新的景致。
“古道飞虹话沧桑,樵歌美景留岁月。”如今,驷马桥的旧有模样虽然已经改变,但它却依然为周围的群众提供着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