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油

调味品
麻油,又称胡油,是麻籽油的一种,古人云:“把酒话桑麻”,麻籽结出的籽压榨出来即为麻油。麻油在山西地区分为三种:一种是西北地区产的胡麻油;另一种是长治一带产的潞油,因长治古时称为“潞安府”而得名;还有一种是山西中部种植的麻子作为原料榨出的油,颜色呈黄色,胡麻油颜色较深。 麻油在长江以南地区非常受欢迎,除了糕点外,夏季凉拌菜时也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生产工艺上,麻油分为机制麻油和手工制作的小磨芝麻油两种,由于芝麻品质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上中下三品。其中,皖南重镇大通镇产的沙艺棠小磨麻油被认为是上品,醇厚无比,回味悠长。 麻油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火锅蘸料,还广泛应用于重庆的菜品和小吃,如凉粉凉面酸辣粉等,以及各类的卤菜和凉菜。此外,麻油在山西地区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就被民间百姓视为美味食品。

历史背景

芝麻油,因取自芝麻的种子,故称为“芝麻油”。由于芝麻经焙炒后制作的芝麻油常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因此,在中国北方,人们称它为“香油”;在中国南方,人们则称它为“麻油”。中国古时候,芝麻还被称为“胡麻”、“脂麻”,所以人们把芝麻油称为“胡麻油”、“脂麻油”,在日本韩国,人们也称它为“胡麻油”。人们为了表示对芝麻及芝麻油的厚爱,把芝麻尊称为“油料作物皇后”,把芝麻油尊称为“植物油脂国王”。[1]
三国时代中国的劳动人民就掌握了用芝麻制油的技术了,陈寿《三国志。魏志》中记载:“孙权至合肥新城,满笼驰往......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火烧贼攻县。”那时的麻油是将芝麻籽用石臼法或木榨法生榨而成。
香油登上人们的餐桌,时间要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