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在葫芦科植物上发现的病毒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学名: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简称CGMMV),又称黄瓜病毒3号(Cucunber virus 3)或黄瓜病毒2号(Cucumis virus 2),是一种RNA病毒,最早由Ainsworth于1935年描述。该病毒主要在欧洲、印度日本的葫芦科植物上发现,其病毒粒子细管状,长约300纳米宽约18纳米。病毒主要通过汁液传播,且寄主范围有限,可通过植物间的接触、栽培过程以及黄瓜种子传播。

形态特征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的病毒粒子特性包括沉淀系数(s°20,w)为185 S至195 S,等电点约为4.98 pH。病毒粒子结构为直形棒状,直径300纳米,长18纳米,螺旋度为23?,半径20?,RNA位于距离中心40?的位置,螺旋由49个亚单位或3个转角构成。病毒粒子的核酸为单链线性RNA,基因组长度为6.5 kb,基因组为单一组分,碱基比例为G:A:C:U=25:26:19:30,占粒子重量的6%。基因组不带有Poly(A)尾,而是具有类似于tRNA的结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D12505、J02054和J04322。

分布范围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最初在20世纪30年代在欧洲国家被发现,随后在60年代通过黄、西瓜和瓠瓜传入印度日本。80年代,该病毒传入了中国台湾。2002年,中国从日本引进的种苗中发现了该病毒,2004年厦门市从日本进口的南瓜种子上检测到了CGMMV。2005年,辽宁省盖州市发生了大规模的病毒感染事件,受影响面积达到333公顷,约13公顷的土地绝收。农业部发布第788号公告,将CGMMV确定为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属于国家三类检疫性病害。在全球范围内,CGMMV广泛分布于多个国家和地区,如希腊克里特岛罗马尼亚、中国台湾、巴西圣弗朗西斯科地区、俄罗斯日本伊朗丹麦、印度德里、芬兰德国英国沙特阿拉伯韩国以色列波兰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湖北、广东山东省,发生率达到80%,而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尚未发现该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