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大米

一种转基因大米
黄金大米(英语:Golden Rice)是一种转入B-胡萝卜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大米,与普通大米相比外表呈金黄色,因此而得名。[1]
黄金大米是利用基因工程,将B-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番茄红素aB环化酶等基因转入水稻,获得在胚乳中高积累B-胡萝卜素并呈现金黄色。[3]这项实验是由瑞士学者波特里库斯(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 Beyer(德国弗莱堡大学)等人于1999年研究所得,并于次年公布研究结果,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每克大米约1.6微克,被称为第一代黄金大米。2005年,英国学者德拉克研发了第二代黄金大米,使用玉米中的对应基因而培育出来,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是第一代黄金大米的23倍(每克大米含类胡萝卜素37微克,其中B-胡萝卜素含量约31微克)。[1]2018年5月24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经过基因改造的黄金大米可以安全食用。2016年6月,108名诺贝尔奖得主曾联名发布公开信,要求绿色和平组织停止反对黄金大米的行动,此后,签名支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不断攀升。[5][6]
黄金大米中含有的B-胡萝卜素具有维生素A的活性,B-胡萝卜素通过抗氧化作用可以消除自由基在生物体中的积累而带来的损伤。此外,B-胡萝卜素作为维生素A的前体物质,通过为机体提供充足的维生素A,可以缓解儿童的视网膜、眼角膜损伤以及成人的夜直症。黄金大米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体补充维生素A,尤其在贫困地区,黄金大米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1]

简介

黄金大米(GoldenRice)是一种新型转基因大米,其β-胡萝卜素的含量是普通大米的23倍,因大米在抛光后呈黄色而得名。普通抛光大米中不含有β-胡萝卜素,糙米中含有微量的β-胡萝卜素。在转基因大米中有3个新插入的基因编码,分别表达茄红素合成酶(PSY)和胡萝卜素脱氢酶(CRTI)以调控β-胡萝卜素蛋白在胚乳中的合成途径,3个外源基因片段分别来自水仙花和土壤中的欧文氏菌。这项实验是由Potrykus(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和Beyer(德国弗莱堡大学)等人于1999年研究所得,并于次年公布研究结果。这类通过外源基因调控食物中微量元素合成的实验被称为“生物营养强化”。英国先正达公司最早获得培育黄金大米的专利,并免费向亚洲部分地区的实验室提供这种大米品种,供它们进行试种和推广,以解决这些以大米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儿童VA缺乏症和营养不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