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

王小波所著中篇小说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所著中篇小说,“时代三部曲”之一。1991年首次在台湾联合报》副刊连载,获得《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1994年,中篇小说集《黄金时代》首次在中国大陆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小说《黄金时代》和小说集《黄金时代》被称为王小波的文学“迷宫”的入口。[1]
小说讲述了文革时期知青王二与队医陈清扬在特殊年代的性情、友情与爱情故事,透视出时代的荒诞、智性的缺失以及个人生存的极度压抑。陈清扬因其美貌与个性,被众人诬为“破鞋”,她希望王二能够证明自己不是破鞋。但王二认为无法证明,就像王二无法证明自己没有打瞎队长家的狗。两个被诬陷排挤的人渐渐走近,王二建议为了二人的伟大友谊而举行一次性交。此后他们出走到无人的山上生活了半年,随后回到队里反复受到批斗,被要求清楚交待他们每一次性交的细节。在一次交待中,陈清扬承认了自己喜欢做这件事,此后便不再被要求交待。多年以后,二人在北京重逢,重温伟大友谊,回忆起了这段往事。[2]
王小波称《黄金时代》为自己的“宠儿”,这篇小说他从20岁写到40岁,期间反复修改,终于使自己满意。[3](《从<黄金时代>谈小说艺术》《工作·使命·信心——<黄金时代>获奖感言》)这篇小说中的文革叙述、荒诞风格、黑色幽默以及独特的性描写和存在主义思考,形成一种王小波式的文笔特色,在他此后的作品中一以贯之。1999年,《亚洲周刊》评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百强”,《黄金时代》位列第77位。[4]2018年,《黄金时代》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40部小说。[5]

创作背景

所有在“文革”十年中成长起来的写作者,都被深深地烙上一种印记,因此从80年代开始,有关“文革”的记忆、想象与重构一直是中国作家笔下一个重大的母题。80年代主流的“文革”题材小说,族群性的集体记忆、齐一化的政治批判是主旋律,叙事模式鲜明体现为苦难叙事与悲剧模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