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879年-929年),王处存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地方割据政权之一,是五代十国时最小的政权之一。[1]北平都城为定州,辖定州(今河北定州一带)、易州(今河北易县一带)、祁州(今河北安国一带),其国家领袖包括王处存、王郜、王处直。 879年,王处存被唐王朝封为义武军节度使,成为易、定州统治者,建立割据政权。[2]900年,梁朱温率兵进攻定州,王郜遣其叔兵马使王处直率兵抵抗,大战于沙河,为梁所败。王处直领兵回定州城驱逐王郜[gào],王郜逃亡晋,王处直被将士推为主。他与梁议和结盟,朱温表其为义武节度使、封太原王。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封王处直为北平王。北平政权正式建立。929年,北平被后唐灭亡。 历史沿革
王处存(831 ~895),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世籍神策军,祖辈为长安富族。其父王宗,官至检校司空、金吾大将军、左街使,遥领兴元节度使,王处存靠着父亲的地位,得到了右军镇使职位,后升骁卫将军、左军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