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使用的第三个年号,共计十五年。除唐玄宗外,吴越太祖[liú]曾使用过天宝年号。[1][2]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认为诸事完备,为了避晦气,加上祥瑞的出现,于开元三十年正月初一改元天宝元年。[2][3][4]天宝年号自天宝元年正月初一(公元742年2月10日)起使用,至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二日(公元756年8月28日)止,天宝三载正月初一(公元744年1月20日)改“年”为“载”。[1][5]天宝年号的使用范围为唐朝全境及朝鲜等附属国。[6]天宝十五载七月十二日(公元756年8月12日),唐肃宗李亨于灵武城南楼即帝位,尊称玄宗为上皇天帝,大赦天下,改天宝十五载为至德元载。[1][2][5]
学者王晓认为“天宝”与道教思想有关,有“天降灵符”之意。[7]

改元原因

唐玄宗李隆基在《天宝改元制》称君临天下,诚心祭祀,感动神明,于是天降祥瑞,赐予宝符,故改元天宝,以示虔诚。[8]唐代崇尚道教,开元、天宝年间尊祀玄元皇帝老子),开元二十九年,屡现祥瑞,正月,唐玄宗梦见玄元皇帝告诉唐玄宗其有画像在京城百里外,派人取回,就会与玄宗相见一事。长安城西百余里是道教名山终南山。当年闰四月,唐玄宗派人到终南山果然,找到了老子画像,便恭敬地取回兴庆宫供奉,并于五月绘制多幅玄元皇帝像,分置各州开元观。八月,陵州官吏上奏称多人目睹玄元皇帝真身显现,乃祥瑞之兆。[2][3][4]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古人认为祥瑞是君权神授、帝王修德、国泰民安、时世清平的标志之一,故天降祥瑞为改元直接原因。[7]